怒江兰坪:涵养文明乡风 共筑团结家园
浏览:0 来源:中共云南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
- 索引号
- K39591712-2025-264284
- 发文机构
- 兰坪县民族宗教事务局
- 公开目录
- 工作动态
- 主题分类
- 其他
- 文 号
- 发文日期
- 2025-06-09 11:17:49
- 成文时间
- 2025-06-09
近年来,兰坪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,将文明乡风培育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体推进,走出了一条文化润心、团结共荣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一、加强阵地建设,打造凝心聚力平台
兰坪县通过统筹阵地资源,建强队伍力量,建成1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7个服务分中心、7个志愿服务站、9个实践所(乡镇、街道)和116个实践站(村、社区),搭建起县、乡、村三级实践阵地,常态化开展“弘扬时代新风共筑美好生活”“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”等文明实践活动,文化墙、宣传栏、宣传板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村规民约、红白二事公约、传统文化等宣传内容,切实打通了宣传群众、教育群众、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成为兰坪县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,促进了各族群众之间的深入了解与交流,让文明乡风与民族团结的理念深入人心,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二、加强文化浸润,构筑共有精神家园
兰坪县通过开展“民族团结心向党 共沐书香进万家”全民阅读图书惠民巡展活动,“我们的中国梦·文化进万家”系列活动,“乡间红马甲”志愿行服务活动等,依托白族“二月会”、普米族“吾昔节”“情人节”等民族节会,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。以“文艺+宣讲+服务”的方式为群众送理论、送政策、送文化、送服务,广泛传播志愿文化,弘扬时代新风,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,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团结意识,有效提升了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与社会凝聚力。同时兰坪建成279支“红马甲”志愿服务队,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服务活动700余场次,惠及群众5万余人次。志愿者们深入田间地头,帮助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,增进了群众之间的交流与理解,在办实事中凝聚人心,让各族群众在互动中增强“五个认同”。
三、加强实践引领,激发团结奋进力量
兰坪县创新“文明积分”治理模式,将民族团结、移风易俗等纳入积分指标,建立“积分超市”127个,累计兑换物资价值超80万元,引导群众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参与者”。组建“双语调解队”,由党员干部、乡贤能人组成,用民族语言讲政策、调纠纷,近三年成功化解跨民族矛盾纠纷216起,实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”。通过开展“民族团结示范家庭”评选,常态化开展“星级文明户”“最美家庭”“好婆婆”“好媳妇”“好妯娌”“红黑榜”等评比活动,充分发挥“身边人讲身边事、身边人讲自己事、身边事教身边人”典型榜样的教化引领作用。同时坚持党建引领、文化铸魂,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,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打造精品农家书屋10个。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,不断凝聚和提升了乡村善治合力、促进乡村文化全面振兴。
四、加强共建共享,夯实团结进步根基
兰坪县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觉形象工程,在玉屏公园、滨江生态走廊建设兰坪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,在县城北入口处牌坊制作卷轴状对联等,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文明风貌与民族团结和谐之美。同时积极融合乡风文明创建及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,深入挖掘和整理白族古歌“那马开益”、普米族民歌《西番调》,提高各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度和自豪感,鼓励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到共建共享中来,共同为兰坪县的团结进步贡献力量,为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兰坪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,彰显了文明乡风对民族团结的滋养作用,展现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良好风貌。未来,兰坪将继续以文明之笔、团结之墨,在滇西北高原书写更绚烂的民族复兴新篇章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